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约翰·卡萨达(JohnD.Kasarda)在《航空大都市: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一书中提出了航空城的概念。2011年,这被《时代周刊》誉为将改变世界的10个构想之一。
从全球范围来看,世界各地以机场为核心的空港地区普遍有两个发展阶段:一是由航空运输区向临空产业区发展;二是由临空产业区向航空城发展。约翰·卡萨达认为,空运如同17、18世纪的水路,19世纪的铁路和20世纪的高速公路一样,正在深刻地改变人类的生活,而以机场为核心的航空城将成为未来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如今,中国各地也纷纷提出打造自己的航空城计划。专家分析称,对于普遍存在多头管理、效率低下的中国机场来说,航空城的意义更在于通过整体规划,将各功能进行有机结合,比如将航空货运站区、快件中心、进出口海关监管区、保税物流中心和办公设施等等,实现整体统一规划,无缝连接,以弥补各个部门之间分散无序的混乱,从而大幅度提高口岸通关效率。
然而硬币总是有两面。咨询公司罗兰贝格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发展航空城不论是对机场本身还是对地方政府都十分有利:若在现有机场基础上发展航空城,有利于增加非航空性收入,改善机场财务状况。而目前我国的机场除了北京和西藏属于民航局外,多数的机场都划归当地政府管辖。隶属各地政府的机场要维持财务平衡,迫切需要寻找一个可行的商业模式。
但不利的一面也很明显:每个地域的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也不一样,也意味着如果没有适合自身的方案,各地在发展航空城时对于政府、机场、开发机构等相关主体的责、权、利便会缺乏准确的把握和深刻理解,因此难以有效整合资源并协调发展——这些因素都会对本地经济带来长远的负面影响。
“建设航空城需要整合好机场规划、城市规划、商业区域的规划。如果缺失这种整体的规划,航空城将无法实现他们本可能达到的经济上的有效性、吸引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约翰·卡萨达告诫说。
约翰·卡萨达认为,航空城的意义不仅仅是为机场带来更多的乘客、货物和商业收入,更重要的是为城市提高商业竞争力乃至更广阔的经济发展前景。各地政府必须清晰地认识到,缺乏统一协调的规划将对本地经济带来长远的不利影响。
约翰·卡萨达对中国航空城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政府必须意识到航空城的发展是广义上城市发展和商业投资的一部分。因此,航空城的规划必须关注城市发展的方向,并且意识到它也在城市群中竞争商业设施。
其次,为了更好地管理投资者的风险和定位航空城,航空城的商业投资应当通过对本区域商业需求、房地产需求作出严谨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再制定其合理的规划。
第三,航空城的**在城市发展的前几年可能不会出现。因此,航空城的规划者们需要在航空城的早期规划建设中,构建能够产生短期回报的项目,这些项目应该与完善的基础设施规划并行发展。